既買速讀
第一次聽到書名,心裡著實咯噔了一下.真的,不可能不想起.
書昨天到手,昨夜裡讀了.也有笑的時候,九十多歲的老人,--其實讀的時候,我常常忘了這個事實--還有赤子的心趣,不經意流露的俏皮,難得.
只是完了,心裡頭堵的慌.
獨自面對着老病忙的楊先生,自覺有迫切性地寫這篇思考生死的”小文章”.有時覺得,年紀大到寫出來的字都快打結而腦筋仍清醒如斯不知是不是福氣.走到人生邊上的老人,向前看,向後看,終於還是未知生焉知死.而相信有靈魂而靈魂不滅,到底念茲在茲的是死後的重聚.
書分”本文”和注釋兩部份.自序裡,楊先生特別指出,”費心的是本文”.另十四章,是思索過程中發現而寫下的”獨立完整”的散文.我尤愛讀,竊以為倘不讀”注釋”,也無法真正領會正文用意.
書全名是”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說是自問自答,又何嘗有答呢!正如”記比鄰雙鵲”一篇,年餘間眼看他巢起,眼看他巢傾,眼看他巢遷,眼看他悅生,眼看他哀死,再眼看他巢拆,雖說是”過去的悲歡希望憂傷,恍如一夢,都成過去了.” 但真的就了無痕跡了麽?也許只是形跡沒了罷?或者沒了羈絆的靈魂應是彼此相識的罷?
我們喜歡說,到世上走一遭,既是”走一遭”,自然是有來路去處的,苦的是來路去處均不可知,所以唯有一直掙扎着.看到楊先生的掙扎,我明白,路其實是一樣的.
書昨天到手,昨夜裡讀了.也有笑的時候,九十多歲的老人,--其實讀的時候,我常常忘了這個事實--還有赤子的心趣,不經意流露的俏皮,難得.
只是完了,心裡頭堵的慌.
獨自面對着老病忙的楊先生,自覺有迫切性地寫這篇思考生死的”小文章”.有時覺得,年紀大到寫出來的字都快打結而腦筋仍清醒如斯不知是不是福氣.走到人生邊上的老人,向前看,向後看,終於還是未知生焉知死.而相信有靈魂而靈魂不滅,到底念茲在茲的是死後的重聚.
書分”本文”和注釋兩部份.自序裡,楊先生特別指出,”費心的是本文”.另十四章,是思索過程中發現而寫下的”獨立完整”的散文.我尤愛讀,竊以為倘不讀”注釋”,也無法真正領會正文用意.
書全名是”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說是自問自答,又何嘗有答呢!正如”記比鄰雙鵲”一篇,年餘間眼看他巢起,眼看他巢傾,眼看他巢遷,眼看他悅生,眼看他哀死,再眼看他巢拆,雖說是”過去的悲歡希望憂傷,恍如一夢,都成過去了.” 但真的就了無痕跡了麽?也許只是形跡沒了罷?或者沒了羈絆的靈魂應是彼此相識的罷?
我們喜歡說,到世上走一遭,既是”走一遭”,自然是有來路去處的,苦的是來路去處均不可知,所以唯有一直掙扎着.看到楊先生的掙扎,我明白,路其實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