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事瑣言

Tuesday, September 25, 2007

君子於役,奶奶

睡前亂翻書,是”王風.君子於役”一首.

一直喜歡這樣的文字.家常,不作態.日入而息,牛羊回欄,雞鴨入籠,炊煙四起.本該是一日勞作後放鬆而溫暖的時刻,奈何丈夫行役在外,無日無月.”如之何勿思?”,綿綿憂思,悵惘之餘,終於還是一句”苟無饑渴?”.直是相思無奈,殷殷關切不過的仍是行役人溫飽與否.

不知道”棄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飯”是否由此脫胎.

***

教我想起奶奶的故事.父親還沒出世,爺爺去了打仗.父親一歲不到,奶奶揹着他,孤身一人上路,爬山涉水,到湖南戰場找爺爺.在那種兵荒馬亂的年頭,歷經艱險,總算見着爺爺一面,短短幾天相聚,母子倆不得不又打那來往那去.只當時不知,從此夫妻父子永訣.

爸講奶奶的故事時,她已過世幾年.爸說,奶奶是一段傳奇,但她的事,他多是由周圍的人輾轉聽來.”要是她還在就好了,你問她她很可能肯一五一十講給你聽.”.那時,我喜歡寫些似小說又不是小說的東西.

曾經,很長時間,我撇不開這故事.滿懷熱誠在鄉里辦學的青年爺爺,是如何吸引了坐在課室裏的奶奶,令她不顧太婆勸阻,委身作妾;爾後又如何因着音訊不通而擔心打仗的爺爺,執意到湖南尋夫以求安心;爺爺最好的戰友,又如何帶着爺爺的死訊,來到黃崗鄉下,矢言要替爺爺照顧他們兩母子一輩子;後來又如何在肅反時期眼睜睜看着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扛着”迷戀美色而做逃兵”的罪名吃了子彈...

我想,奶奶一生所幸的,應該還是鄉下溫厚的人情,令她在之後的歲月裡,能安安靜靜地在爺爺一手創立的學校裏教書,把四個兒子拉扯大,而不是受着什麽”紅顏禍水”的白眼.甚至在那什麽也可能發生的文革時期,都能得到鄉親的百般回護保全.

可惜,爸所知的就只是這樣的大略,細節欠奉.我對奶奶的記憶更不足於補白.我出世時,她很開心,巴巴地寄了架玩具三角小鋼琴過來,在當時是很希罕的物事--說起來,直至今天,我還有些印象,因為比起現在的玩具鋼琴,一點也不遜色.

據說,她是最疼我的,因為生了四個兒子,一直想要個女兒.她在我進小學那一年來潮州.我清楚記得,是奶奶牽着我的手帶我去註冊的.那一年她差不多五十歲了吧.註冊台前排着長長的隊,輪到我們,她跟註冊的老師講普通話,不一會,那老師本來坐着的,不由就站起來,一問一答的.末了還摸摸我的頭,說,”好孩子啊.”讓我怪不好意思,心裏卻隠隠知道,這種特別的”待遇”是因為奶奶的緣故.

奶奶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月.大家都習慣了,以為會一直這樣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在房門外偷偷窺見了奶奶和爸的淚眼.第二天,媽媽說,奶奶定了歸期,並跟爸說,一定會再來.

幾年過去,那一年講好,奶奶會和幾個叔叔到潮州跟我們一起過年.但年中,奶奶就過世了.說是靠着牀背半坐着,一手還抓着牀邊几上的茶杯,表情安祥.大槪半夜醒來,喝了口水,就去了.

爸奔喪回來,帶了一方白絲絹,上題”思兒”五絶一首,娟秀的毛筆小楷,白地上黑色的字.爸那天,又累又痛,一下子彷彿老了幾年.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