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事瑣言

Friday, October 13, 2006

學券

孤陋寡聞,初聽”學券”一詞,心裡嘀咕,怎麽就有點粮油麵食配給券的味道.google了一下,才知道背後的故事原來多着.

******

經年討論後,學前教育終於列入資助範圍.施政報告建議,每名三至六歲幼兒全年可獲得高達1.3萬的學券資助,但只有非牟利且全年學費不超過2.4萬(半日制)或4.8萬(全日制)的幼兒園才可兌換學券.以一年收10-12個月學費,即每月收費2000-2400元(半日)/4000-4800元(全日)來看,上限定的不算低.現在不滿的聲音主要來自全港近三百家被摒棄在資助範圍外的私立幼兒園及子女就讀私立幼兒園的一些家長.

對私校批評此舉”變相逼迫私立幼兒園轉為非牟利幼兒園,扼殺其生存空間”和家長的委屈(稅照交,卻無法受益於資助),政府還於一句”不會以公帑資助牟利幼兒園”,聽來無懈可擊.倒是特首那句”三四萬才是中產”,實在九唔搭八,也在在予人口柄.

其實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私立幼兒園的定位.就我所知,私立幼兒園收費有兩頭尖的情形.一是以低廉的收費吸引家長,目標是低收入家庭;另一種是”名校”,賣點是辦學質素(或+中小學一條龍),收費高昂.我想,在學券制下,前者被淘汰或被迫轉型是必然的,而對原來就讀這些學校的孩子,選擇相對卻多了;至於後者,原本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着眼的就不是收費--即使有些幼兒園年年如坐直昇機般加價,家長還是趨之若鶩,候補名冊長之又長.可想而知,對這些幼兒園來說,影響應該不大,而家長最多也是抱怨幾聲”又沒份”,最終還是乖乖在名校輪候冊上登記排隊.說來說去,最尷尬的應是中間那一撥:定位不明顯,教學方面沒特別之處,收費與非牟利幼兒園相若,最大的好處大槪在於地處屋苑集中地,方便家長接送.至於這方便是否價值1.3萬,不言而喻.所以,看起來,除了小部份”名校”外,大多私立幼兒園似乎也只有轉型一途方可生存,或者,堅持寧可慘淡經營也不願受監管的,只有在辦學方面作出成績,務求擠身不求人的名校之列了.但對有志者,時間卻是大問題.若私校想給自己爭取時間,不知又要出什麽奇招才好.

怎麽說呢,本來絕對的公平從來不存在.換個角度看,如果政府不是用學券資助形式而是把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範圍,又怎樣?相對於現時受監管的非牟利幼兒園,私校的生存環境競爭條件不就更惡劣?是否還會有人爭辨,基於公平原則,就讀私校的學生也應享有免費教育?

要真說起來,倒是那三千元的幼師培訓費值得商榷.既然目的是為了加強師資,為何非得把這筆錢摻和在學費資助裡頭?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