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事瑣言

Wednesday, June 28, 2006

初來港時,一口不地道的廣東話,常讓我面對有關身份的問題.

第一次是在一家boutique試衣服,聊了幾句,一番熟絡之後sales問我是不是新加坡華僑,搖搖頭告知來自中國內地.當時她的反應出乎我的意料:本來能言善道,滔滔不絕的她,眼神閃爍了一下,臉上親切的笑容凝固了一兩秒-廣東話謂之”打了個突”-然後,才尷尷尬尬地訕笑了一下:唉,你一啲都不似啊.

此後,相同的一幕在不同的boutique(但不限於boutique)上演,問題類似,不是新加坡,就是台灣,再就是國外長大的所謂竹升女-雖然我是一點都不洋氣的.除了第一次有點意外,其它時候基本都能預期下一秒的反應,私心裡窺伺一眾醒目sales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應對得體的表情,煞是有趣.

窺伺或帶點捉狹的心理,卻沒有惡意.老實說,對沒人估中,或有勇氣猜我來自內地倒是隠隠約約有些失落.原因很簡單,在她們心目中,內地人是一個貶義詞,同時也假設對象(如我)若被人認為是內地人恐有冒犯之虞,不得罪顧客的前提下,底線便是首先排除了最有可能性的答案.而且,就算退一步相信人家那句聽起來帶有補禍性質的”你一啲都不似啊”出乎真心-其實更添了啼笑皆非的效果-也祇是反映了一種以偏概全先入為主的印象.

由朋友的一個小問題聯想起有關的經歷,一下子說這麽多.話說回來,以偏概全,也不祇限於香港人之於內地人,反之亦然:多少次聽內地朋友談起香港人,未嘗不是以”冷漠疏離市儈眼中祇有錢是文化沙漠”的調調一概而論之.想來兩地的隔閡和相互間膚淺的認識由來以久,並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

還有個後話,近年絶少碰到這樣的事了,不至於自大得以為是我的廣東話進步到如斯無懈可擊的境界,祇是時移境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周圍朋友到報章雜誌專欄不時聽到投訴詬病的聲音,說是sales白鴿眼,認住字不正腔太圓的客爭獻殷勤-還是另一類的以偏概全,以為內地來的都是闊佬,拎著鼓鼓的裝滿錢的提包手袋過境大洒金錢.

始終距離平心靜氣地了解對方遠矣.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